



日本文化访问团团长江田五月先生曾是第27任日本国会参议院议长,现任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馆长,长期致力于日中友好交流。江田先生从自己家族与中国的不解之缘讲起。他说:早在二战前,我的父亲,就积极投身于日本反战运动,并因此受到政治迫害,而入狱两年零八个月。父亲获得刑满释放的时候,正是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之时,整个日本正快速地滑向战争的深渊。而作为政治犯的父亲,如果继续留在日本,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生命危险。通过特殊渠道,父亲在河北省石家庄找到了一份从事水利工程的工作,于是,便带着母亲和年幼的我,远涉重洋来到了中国。令人欣慰的是据说父亲当年参与的水利工程,在战争结束后也为中国人民的国家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华北得知了日本战败的消息后,父母带着4岁的我和年幼的弟弟一行四人踏上了归国旅程。在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照顾和协助下,我们才能终于平安返回日本。带着这份感恩之心,离开政治以后,担任了日中友好会馆馆长,专心从事日中友好交流事业。
江田先生说,中日是永远“搬不走、离不开”,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老师;到了近代,很多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鲁迅所写的短篇小说《藤野先生》,描写了他来日本仙台学习医学,并与日本人教师交流的一段留学经历。也许是老师太严厉了,虽然鲁迅最终没有继续学医,而是选择了另外的道路,但是当鲁迅后来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以“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很快,今天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来说不应该成为威胁,而应该是机会,许多日本企业来到中国,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成长。极少部分日本人确实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但是正确的观点是中日两国要共同发展,对两国都有利。现在访问日本的中国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还在呈增长态势。遗憾的是,来中国访问的日本青年不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日本青年来中国访问,了解中国。最后,江田先生引用大家熟悉的鲁迅小说《故乡》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表示希望和在座的师生一道,共同促进中日两国国民的交流和理解。



讲座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徐真华校长向夏目房之介先生颁发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讲座结束后,日本“夏目漱石”文化交流访华团的成员热情回答了在座日语系师生的提问;

最后,为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的感激之情,日语系学生表演了文艺节目,特别是中日大合唱《北国之春》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也是日本近现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诞辰150周年,也是使中国现代最著名作家鲁迅脱颖而出的中国新文学革命100周年。鲁迅与夏目漱石,分别是中日两国20世纪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夏目漱石是中国读者最熟悉和喜爱的日本作家之一。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也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大作家”。同样,鲁迅也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代表,被称为“民族魂”。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已连续四年承办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发起的《大师对话》学术研讨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大师对话——鲁迅对话夏目漱石》,“鲁迅与夏目漱石”主题讲座是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的举办,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对外交流和学术提升开拓了新的渠道,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学校师生的学术研究创造了新的兴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