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学术论坛系列讲座第二十讲——邓峰:特朗普贸易战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5-10

201857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邓峰教授以《特朗普贸易战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为主题,面向东方语言学院区域国别研究者们展开了一场内涵深厚而别开生面的讲座。

讲座首先抛出一个疑问: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原因何在?由这个问题导入,邓峰教授对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影响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并巧妙穿插了对相关重要人物、理论、事件的说明,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阐述了这场复杂的大国博弈。

对于贸易战的原因,邓教授从五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

首先,他认为这源自共和党人长期持有的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的贸易观。从1980年代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长期奉行的理念即,任何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成功都是以牺牲美国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其建立的稳固经贸团队构成人员皆是推行强硬路线的鹰派人物。在列举这一原因时,邓教授分别分析了代表人物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美国贸易副代表丹尼斯•谢伊、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以及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的贸易理念。

第二,源自特朗普政府对双边贸易的错误认知。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是美国制造业萎缩的主因,中国对美贸易不公平,其具体错误认知包括:①中国公司偷窃或强迫美国公司转让专利技术,而后由国家打造控制的封闭系统中难以让美国获利;②中国政府对企业大量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和世界市场价格过低;③中国政府阻止或限制互联网数据的自由流动,给美国造成了巨额损失;④中国限制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这些错误认知,邓教授分别从美国不光彩的技术发展历史、中国对于国家安全的正当保护等诸多方面举例驳斥。

第三,美国逐渐出现对华政策新认识,调整了长期奉行的交往战略,选择遏制战略。造成这一战略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其在贸易问题上赋予了额外的和不现实的政治指标,希望通过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影响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而忽略了一国政治的复杂性。

第四,美国发现中国对经典自由贸易原理的理解和他们坚持的存在巨大偏差。在论述的过程中,邓峰教授说明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原理对政治影响的忽略,并具体解释了中国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全新目标《中国制造2025》。

第五,美国与中国之间渐趋激烈的战略竞争。他分析,贸易战释放出了两种信号,即,美国的目标是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巨变。对华贸易是美国对自身优势缩水的担忧的表征,在双方贸易冲突频发期,中美双方的较量在深度和广度上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在对于中美战略竞争的讲解中,邓教授也深入分析了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高铁、新能源和核电也是美国目标?

为什么关税能遏制中国硬实力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争夺富士康?

通过对于这些错综复杂问题的分析,邓教授认为,美国的终极企图是“永远压制,维持领先”。

在讲座的最后,东方语言学院院长王宗杰教授对邓峰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讲座条理清晰、重点分明、高屋建瓴,同时勉励在座的研究者们能通过讲座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切入点,探索良好的研究方法。


本期文稿:陈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