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岗位,切实保障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根据《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实施办法》(浙越外发〔2017〕118号)文件有关精神,推动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东方语言学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于2020年11月18日15:30在F330召开了新入职教师听课心得分享会。学校督导王保田教授、学院督导李莉教授、学院副院长张国娟副教授、泰语系主任易朝晖教授、日语系主任黄逸博士、韩语系主任赵维平副教授、阿语系主任马小明博士、印尼语系主任王辉副教授以及新入职的各系教师参加了此次分享会。此次座谈会由副院长张国娟副教授主持召开。
分享会一开始,张国娟副院长提到,“为让新入职教师尽快站稳讲台,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学院积极给新老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平台。前段时间,学院督导组长李莉教授和本人带领着各位新入职教师走进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了他们的授课方法与风格,大家跟我一样,一定受益匪浅吧!”接着各位新入职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听课心得体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日语系段天承老师分享道:“本人有幸听取了泰语系李粉仙老师的《基础泰语3》和韩语系周子又老师的《基础朝鲜(韩国)语1上》。她们的授课强调文化因素,强调预习复习,课程设计完整、严谨,课堂互动活泼、热烈。周子又老师的授课风格稳重又不失亲切,通过提问、听写等多种手段,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前复习。同时短短45分钟的课堂,每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次数都在3次以上,形成了高效的师生互动。”
日语系廖婧雯老师提到:“由于课程时间冲突的原因,我主要听取了日语系何慧燕老师以及泰语系李粉仙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让我感受深刻,老师们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穿插图片、视频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授课风格非常风趣幽默、生动,整堂课笑声不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
日语系关豪老师提到:“有幸听取几位老师的课程,个人主要有以下三点感想:1.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首先是目标清晰。其次是课堂导入环节,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有效的教学互动。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增进与学生的互动。3.注重因材施教。有幸听取了王院长的教学名师示范课,让我深受启发。面对不同基础的同学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对于学习结果的检验也要依据学生的基础提出相应的不同要求。”
阿语系江淑君老师提到:“很荣幸此次有机会旁听了泰语李粉仙老师和印尼语王辉老师。李粉仙老师在泰语课堂中,通过课前放泰语视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并记录下关键信息,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授课过程中也十分注重课程思政的引入。王辉老师在他的阅读课堂上注重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前预习工作,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内容导读,学生互动积极、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我想这和王老师上述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我自己也在听课学习后,尝试将这一方法应用到自身的课堂中,效果很不错。”
印尼语系杨欢子老师提到:“很荣幸听到了日语系何慧燕老师、泰语系李粉仙老师以及韩语系周子又老师的课。三位老师的课都十分生动有趣,各环节紧密相扣,学生们都乐在其中。何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与学生频繁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日两种课堂语言的使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李老师教学过程充满了激情,ppt能很好的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周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向同学们介绍了书本的结构并介绍了教学流程,这样能让学生们知晓如何正确的使用这本书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阿语系俞十兰老师提到:“有幸听了多位老师的课,如日语系的何慧燕老师、泰语系的李粉仙老师、阿语系的郎恒老师以及印尼语系的王辉老师等。毫无疑问,各位老师的课都各有千秋,非常精彩。其中,对我个人而言,何慧燕老师的课印象最是深刻,收到的启发也最多。教授新课的单词和课文时,都是让学生来朗读翻译,何老师再进行纠错,这样既避免了老师领读时学生的机械跟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发音和翻译能力,也类似一种互动练习的方法。”
阿语系彭文丽老师提到:“有幸听了何慧燕老师、王辉老师以及马小明老师的课。这三位老师的风格各不相同。何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扎实。课堂内容教学上,何老师采取的是学生朗读并翻译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对新内容的了解程度,在充分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已经掌握,哪些地方还没有掌握之后。王辉老师的阅读课很有特色,他采取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的方式。课上展示部分要求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发展脉络。这些部分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马老师的课非常有趣,语言风趣幽默,这样课堂氛围就会比较活跃。”
泰语系喻晓娟老师提到,“有幸去听了韩语系周子又老师、印尼语系王辉老师、日语系杜彬彬和王院长的课,以上每位教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风格都不一样。首先,周子又老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授课方式,在开始新课前,她会简单向学生简介课本内容的编排,带领学生划分学习任务。杜彬彬老师的课堂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杜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课后作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印尼语王辉老师的课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翻转课堂”这一部分,学生做导读,整个导读的过程,学生完全不怯场,并能与其他学生做有效互动。最后,本人有幸去听了王院长的课,觉得任何一个教师的精神状态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王院长上课时精神状态饱满,上课有激情,最重要的是教学重点突出,语言兼具知识性和幽默性。给了我很大启发,尤其是授课话语术,是对每一位老师的考验。”
泰语系左煜老师提到:“这次有幸听了王辉老师的印尼语阅读课,有以下4点感受:1.开展任务导向型学习方式。教师课前提前布置作业和任务,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便在课中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2.授课重点突出。王老师采用图片、板书等多种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总结,加强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的记忆。3.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授课环节合理有效,环环相扣。4.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习惯。最后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新入职教师有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
此外,新入职教师们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各位督导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日语系主任黄逸博士提到,个别学生早上犯困、打瞌睡。黄老师认为:因为个别学生参加教官队以及学生组织等,晚上训练晚,早上起的早,白天浑浑噩噩,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问题,感觉效率不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扭转不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韩语系主任赵维平副教授提到,听到新老师的分享后,想起了自己刚来学校任职的那几年。一开始,部分学生学习很差,赵老师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早晚自习陪在学生身边,辅导他们学习,将年段排名倒数第一的班级成绩提高到了年段第一名。他强调,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调动学生积极性两个方法,一是关注学生,多花时间精力辅导学生。二是注重讲课方法,将基础语言知识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多听写检测学生语言掌握程度。此外,还通过教授外语歌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阿拉伯语系主任马小明博士提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贵在得法”,怎么得法,因课堂而异,因学科而异。法即是规律,反复教一门课,慢慢就会总结相关规律。他强调,在他的课堂上没人敢犯困、打盹,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此外,自己课堂精彩的一个原因是,自己会在讲解基础语言知识时,根据不同的单词、短语、句子来切入自己亲身经历的当地文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印尼语系主任王辉副教授提到,自己的课堂上观察到部分学生上课很疲惫,注意力不集中,但多数学生还好,上课积极、认真。建议教师把授课ppt做的有趣点,多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形式,认真备课,放些视频和音乐等来活跃下课堂气氛。此外,他建议推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到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
泰语系易朝晖教授提到:“年青老师分享了很多,自己受益匪浅。年青就是财富,虽然年纪大经验丰富,但是缺少青春活力。年青人跟学生之间距离较小,这是他们的优势。此外,学校和学院有很多培训,给年青教师提供了学习进步的平台与机会。”
院级督导李莉教授提到:“东语学院在组织新入职教师听课时,尽量覆盖大部分新入职教师,每周在不同时间点安排听课活动。希望这些优秀课堂展示的风采能给大家有个好的引导,听完大家的发言,感觉大家收获很大,之后学院会尽量给大家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她还提到,她发现,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给零起点的学生上课时有点不知所措,输出过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思考下平衡教师输出与学生理解之间的关系”。
校级督导王宝田教授提到:“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来听其他老师的课,感觉新教师教基础课上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新教师不懂得怎么让学生容易掌握相关语言知识,不擅长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由抽象到具体来进行课程设计。建议各位新老师可以根据学情分析等情况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还建议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使得语言风趣幽默,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扎实基本功,根据自己教学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风格。此外,多媒体的使用要合理,不能喧宾夺主。”
此次新入职教师听课心得分享会在各位老师们的热烈讨论中顺利结束。最后,张国娟副院长指出,我们老师要大胆创新,同时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让我们的外语课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感谢到场的各位教师所做的分享,针对分享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学院会积极解决,希望今后各位老师能够多交流多沟通,助力我院教学工作能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