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语动态丨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宏教授带领阿拉伯语学子们“重固阿拉伯语之根本”

发布时间:2021-04-29

 


        为迎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即将到来的40周年校庆,2021429日下午15:30,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阿拉伯语系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博导张宏教授来到稽山校区F225智慧教室做学术报告。 

张宏教授以《阿拉伯语语音语调与阿拉伯语学习》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阿拉伯语语音语调的特点、语音语调鉴赏和练习、阿拉伯语学习方法三方面的内容,张教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将阿拉伯语语音语调展示在同学们面前,亲切和蔼地将自己在阿拉伯语学习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同学们,这对全体阿拉伯语系师生来说,都是一份莫大的“礼物”。 

本次讲座由阿拉伯语系主任马小明副教授主持,马主任首先介绍了张宏教授的简历情况,代表全体阿拉伯语系师生表达对张宏教授莅临的热烈欢迎,最后叮嘱同学们要认真聆听讲座,因为阿拉伯语语音语调以及阿拉伯语学习方法对于每一位阿拉伯语学子来说都极其重要。 

阿拉伯语语音语调

首先,张教授旁征博引地为同学们仔细讲解了阿拉伯语语音语调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分是阿拉伯语的字母,28个阿拉伯语字母是如何发音的,发音部位有何异同;第二部分是阿拉伯语的语音,28个阿拉伯语字母中有18个字母的发音是与汉语或英语相近的,语音特点是短音要短要脆、长音要长、叠音要绷住重读、冠词及其连读,音节和重音要把握到位,语音浊变要关注,静符相遇时的变化要熟记、الهمزة的读法要学会以及有几个易读错的长音要注意;第三部分是语调方面的内容,平调、升调、降调要分辨清楚;最后一部分则是给大家在语音语调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要学会模仿,要不断练习,且可以选择古兰经、故事与诗歌、报告与演讲、戏剧作品、影视作品、新闻播音以及歌曲来进行练习。 

语音语调鉴赏和练习
     其次,张教授以举例为主具象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进行语音语调鉴赏和练习方面的内容。第一,应该选择好的录音、视频并模仿;第二,要学会鉴赏,可以从发音、语调、冠词、连读和断句方面来入手;第三,必须坚持听、仿、练,掌握辨音、长短音、叠音、部位、口型、送气与不送气方面的基础;第四,张教授对于这些练习都举出了大量的实例,与现场的同学们一起发声朗读。此外,张教授还提出了接龙练习发音的方法,从字母到单词、词组、句子,这个方法能很好地锻炼同学们的语音语调。同时,张教授还强调动词变位是练习语音语调的好途径,鼓励同学们不要畏难、畏多,每种词形背诵一个,都可以顺利推演出其他动词的变位。

最后,张教授针对阿拉伯语的学习给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许和三点要求。第一点期许,阿拉伯语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做人;第二,无论学习什么,每一个想要成功的学习者都必须具备以下八个心态:学习、归零、积极、付出、坚持、合作、谦虚与感恩;第三,英语逆向学习法的发明者钟道馗认为,学习贵在开窍,基本概念管一辈子。第一点要求,作为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同学们应该具备阿语水平、汉语水平、英语水平、行政能力、外事能力、综合知识、身体健康和勇于担当的能力,总结为三点,即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第二,同学们应该拥有自己的座右铭,以行动形成习惯,以习惯形成性格,以性格形成命运;第三,阿拉伯语的学习要点分别为语音、语法、句型和方法,只要同学们下的功夫深,定能铁杵成针! 

原定讲座时间结束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张教授请教自己的困惑,张教授和蔼可亲地一一作答,讲座又延长了近40分钟。首先是大一的学生,她就如何发好大舌音向张教授提问,张教授回答道,“先不用着急,给自己两个月的时间慢慢练习,但是一定要坚持,必有收获”;第二位也是大一的同学,她的疑问在于阿拉伯语分标准语和方言,方言在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来讲,是否应该更多学习和关注方言。张教授的建议是先学好标准语,学有余力时可以有所涉猎;第三位同学还是大一的学生,她在背记不规则动词方面有很大困难,希望得到张教授的指导。张教授认为,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唯有不断记忆、不断总结;最后一位同学是大三的学生,他就五月即将要参加的专四考试问题,向张教授请教听写题和选择题的技巧。张教授亲切地回答道,听写题既要听词,也要听意思,可以先将大概词形写出来,之后再慢慢标上符号;选择题要多关注选项本身的意思,确定词意后思考搭配问题,遇到相近意思的词时,还需对比两者的异同。最后张教授鼓励同学们不用紧张,要多模拟,感受考场氛围,也要对听写部分多多练习,只要做到这些,相信大家的专四都能考取满意的成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转眼,初夏的气息已经溜进了绿意葱葱的校园,我们在春天播下的种子现在正努力成长,虽然有时会迷茫,有时会挣扎,但只要坚持下去,我们终将会像夏日的太阳一样,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正如张宏教授说的那句话,“往往我们感到最吃力的时候,就是我们最接近成功的时候”。讲座的最后,越秀师生依依不舍,盛情相约两位教授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