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兰芳教授以《阿拉伯现当代文学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现当代阿拉伯文学的时间、当代阿拉伯文学的区域划分、主要人物及作品、当代阿拉伯文学的主要特征以及现当代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五个方面的内容。
现当代阿拉伯文学的时间
邹教授首先介绍了阿拉伯文学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分别为贾希利叶时期、伊斯兰时期、阿拔斯时期、近古时期与现当代,其中现当代以1798年为起点。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阿拉伯人觉醒,阿拉伯文化现代化进程开启,埃及近现代文学复兴运动也随之兴起。这样的被动觉醒,与中国极其相似,正所谓“师夷长技”。
当代阿拉伯文学的区域划分
邹教授然后介绍了当代阿拉伯文学的版图,分别为沙姆地区、海湾地区、马格里布地区与埃及、伊拉克、苏丹、利比亚、也门四个板块。这是因为当代阿拉伯文学与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学不同,它是由二十二个阿拉伯国家共同创造、用阿拉伯语书写的文学,因此各个国家的阿拉伯文学发生和发展也不尽相同,总体划分为以上四个板块。
主要人物及作品
邹教授紧接着以现代诗歌为方向,以流派为依据,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复兴派诗人、浪漫主义诗人与现代诗、新诗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经典作品;再以现代散文文学为方向,以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为顺序,仔细地为同学们梳理了文学巨匠们的作品及其风格。如散文作家阿卡德、短篇小说家“尼罗河的莫泊桑”马哈茂德·台木尔、长篇小说家“阿拉伯小说之父”马哈福兹等,都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当代阿拉伯文学的主要特征
在“启蒙-抵抗-革命-反思-对话”关键词下的当代阿拉伯文学总体特征,又被邹教授严谨地分成七大主要特征,分别为抵抗文学、政治文学、鲜明的左翼革命精神、注重书写历史、具有浓厚的苏菲哲学思想、具有荒诞主义和反乌托邦色彩以及女作家群体异军突起。在这些分类中,邹教授又分别例举了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纳吉布·马哈福兹、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巴哈··塔希尔、杰马勒·黑托尼、伊米勒·哈比比与法德娃·图甘等大文豪来一一说明。
现当代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邹教授最后又向同学们介绍了现当代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有了阿拉伯文学的译介,《古兰经》的全文通译标志着中阿现代文学交流的开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阿拉伯国家为摆脱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开展了英勇的斗争,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中阿文学交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改革开放后,阿拉伯文学的译介、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邹教授将这种文学交流细分七个特点,分别为翻译项目支持、对经典的翻译、重译或再版、区域化到国别化、对文艺理论书籍的翻译、对戏剧作品的翻译、对励志书籍的翻译、从英文、法文译入的阿拉伯文学作品。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邹教授请教问题。首先是大三同学关于因疫情无法出国该如何创造语言环境的问题,邹教授提出应自觉营造听力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自我学习,并分享了她在读书时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及视听网址;其次是大二同学关于阿拉伯文学局限于小众文学根源的问题,邹教授认为阿拉伯文学实则是世界性的文学,它的很多文学作品对于西方的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它并不小众,对于其文学作品的翻译与研究从未间断,且不断增长;再次是大一同学关于应该阅读哪些历史类书籍的问题,邹教授亲切地推荐了很多部书籍,如《阿拉伯通史》、《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阿拉伯文学大花园》等等;最后是大三同学关于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邹教授认真分析了如何选择考研还是就业,以及选择专硕还是学硕的问题,并且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究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后,阿语系马主任以幽默的言语代表全体阿拉伯语系师生向邹教授再次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深切的感激。
这场“阿拉伯文学盛宴”的句号,正是邹教授所说——“何为文学,文学为何”。人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经久流传的文学作品是无数大家们的语言宝库。在现代社会,我们读文学、品文学应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它既是一种精神需求,更是一种精神滋养。在对文学的挖掘和探索中,我们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