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14:00,“土耳其语电影之夜”活动在SPT街土耳其语沙龙举行。土耳其语系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土耳其语电影之夜”的放映影片是Babam ve Oğlum(《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是一部以爱国、家庭、理想和奋斗等内容为主题的土耳其经典电影。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后期的土耳其,当时的社会情况比较复杂,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1980年和1997年分别发生了政变,而整部电影就是以政变引发的一系列连环事件为开篇的。
记者萨迪克(Sadik)当初没有按照他父亲胡赛因(Hüseyin)的意愿去大学学习农业,反而成为了一名记者,并因此和他的父亲决裂,继而离家出走。在一次军事政变当天,萨迪克因为无法把将要临盆的妻子及时送去医院而导致妻子失血过多去世,儿子戴尼兹(Deniz)刚出生萨迪克就被送进了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后的萨迪克新生活没过多久,就又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了给年幼的儿子一个自由的家,一个真正的家,萨迪克带着儿子回到了离开了15年的家乡。
即使回乡之路再远,也比不上迈进家门那一步更难——父亲胡赛因解不开心结,依然对萨迪克抱有怨言,并没有因为萨迪克的突然出现而感到开心,甚至不让自己的孙子戴尼兹喊他爷爷。不过幸运的是,天真可爱的戴尼兹在二人中间缓和气氛,萨迪克和戴尼兹之间的坚冰逐渐化解。就在问题有所缓和的时候,萨迪克突然病倒了,原来是他在监狱期间受到了虐待,有一半的肺已经彻底坏掉了,而这也正是他放下一切回到家乡的真正原因——他想给儿子戴尼兹一个家。
直到萨迪克因病住进了医院,胡赛因才彻底醒来,明白自己虽然生气,但内心深处其实还是爱着自己的儿子。然而萨迪克最终还是没能活下去,把儿子戴尼兹托付给了自己的父母,之后就撒手人寰。影片的最后,胡赛因向全家人解开了自己的秘密,那一间紧闭的密室里存放着的是年轻的萨迪克和全家人一起出游的影片。
整部电影以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引发观众共鸣。除了亲情这一主线外,影片还多次提到个人理想、家国情怀等内容,借助电影角色的对白,引出观众对于以上这些内容的深思。
观影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影片的梗概,对人物关系和部分感人至深的情节进行了梳理。几位同学还分享了观影感受,表示被影片中的父子之情所感动,也通过这样一部影片,对土耳其社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李铭老师也通过这一部电影向同学们介绍了土耳其社会文化的相关内容,比如土耳其的城乡差异、传统农村家庭的组成结构和建筑样式、晚辈向长辈打招呼时的亲吻礼仪以及同龄人之间打招呼时别具一格的握手礼和吻面礼等等内容,并和几位同学一起模拟影片中出现的情节,体验了一次土耳其人生活中常用的社交礼仪。
活动最后,全体同学一起合影留念。
本次“土耳其语电影之夜”活动气氛热络。同学们都投入其中,认真观影,还在放映结束后积极分享所得所感,既增加了对土耳其语的兴趣,又从侧面对土耳其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学们表示期待看到更多的优秀影片,希望既可以更多地了解土耳其,又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