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学生在日语翻译学习中的问题,2021年12月8日,东方语言学院日语系翻译教研室在F330举行了公开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日语系翻译教研室主任段天承老师主持,李莉教授、朱思金副教授、朴爱花博士、芦晓博博士、秦志军老师、孙思佳老师、郭倩老师等日语翻译、口译课程任课教师出席,基础日语教研室主任杜彬彬副教授、日语听说教研室主任王芳老师与会观摩。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中国日语学习者在翻译中的偏误分析”,主要就日语专业学生在日语翻译(口译、笔译)学习过程中的常见偏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每位老师的教学经验交换了教学心得。翻译教研室主任段天承首先总结了近期教学情况,指出了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随后,各授课老师交流了自己的课堂设计和课后反思,坦诚交流个人构思。秦志军老师首先提出,中国学生在日语翻译中,时常出现词句的错译、误译、乱译、怪译。这些偏误主要源于以下方面:汉语词汇和日语释义词之间的非完全对等性;相应语境的缺乏造成的翻译偏差;翻译中所使用的日语词汇过于刻板、生僻而造成信息传递不成功;词语延伸的文化之间的内涵差异造成的理解歧义。
针对这些问题,李莉教授对口译课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要明确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将翻译课程与阅读课、语法课明确区分开来。口译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只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才会对这门课感兴趣,不会造成与其他课程的重复;第二,课堂上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第三,教学内容要突出教材重点,无需面面俱到。
孙思佳老师和郭倩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口译教学方式,两位老师都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朴爱花老师列举了自己在翻译教学中的困惑,如学生没有时间进行预习复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经验后,朴爱花博士表示,将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加强学生平时成绩的管理。朱思金副教授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分享了自己总结的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心理特征,并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活跃班级气氛,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芦晓博博士也结合高级笔译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笔译大赛的指导经验,分享了中国学生日语翻译偏误的解决对策,芦晓博博士指出,翻译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安排不同的教学重点,采取合理的辅导策略。参与旁听观摩的王芳主任和杜彬彬主任也结合本教研室课程的教学经验,分享了教学方法与心得,为翻译教研室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探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本次公开教研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深入分析了中国日语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常见偏误,也为口译与笔译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