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语党建丨追寻总理足迹,致敬百年辉煌——淮安篇

发布时间:2021-05-21

   为庆祝建党百年,传承周恩来伟人精神,东方语言学院开展以“追寻总理足迹学党史,不忘初心使命强党性”为主题的党团系列活动,推进周恩来精神学习与党的红色教育,传承周恩来的精神风范,宣传周总理作为党的老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球同此凉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革命者成为举世公认的成功的外交家并不多见,周恩来可以说首屈一指。作为革命者,他把属于个人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矢志不渝的人民解放事业;作为外交家,他在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和难以估量的。周恩来年少立志读书强国,少年时期就离家从南方到了北方,先后在沈阳、天津读过书,后来又到过日本、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归国后,周恩来踏上革命征途,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奔走在全国各地。在总理任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主持外交、稳定经济、救灾治水,踏过千山万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五一假期期间,东语学子在假期期间亲身前往家乡追寻总理足迹,切身感受总理的戎马一生,发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在假期生活中以创新形式和独特视角进行“党史”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今天,让东语的学子带领我们来到总理这甜苦交织的淮安童年岁月。

 留住一份精神 记住这个名字

 如果时间可以冲刷感情,那么时间就可以将感情验证。“周恩来”这个名字,为我们所熟悉和景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周恩来同志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作为一个同样生活在周总理故乡——淮安的青年,我五一假期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与周总理进行了一次灵魂深处的对话。

 伫立在周恩来纪念馆内,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手捧鲜花,向周总理汉白玉坐姿塑像献花,进行三鞠躬仪式;人们纷纷在海棠花图案的卡片上写上想要对周恩来总理说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盛世如您所愿”“飞机不用再飞两遍了”……

 从纪念馆走出,是一个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总理铜像广场,广场北侧中央矗立着一尊周恩来全身立姿铜像。铜像坐北面南,基台正面镌刻着江泽民亲笔题词“周恩来同志”五个鎏金大字。今年恰逢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铜像下摆放着巨大的党徽。印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蓬勃发展与生生不息。

 接着我又来到了周恩来故居,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为青砖,灰瓦,木结构,典雅端庄。在这间质朴的房间里,有书房和卧室,灶房和一口小小的水井,周恩来在这里生活了12个春秋,这里成为献身革命的起点。

 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首先,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其次,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第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会无私奉献才能成就一生!这正是我们一代青年需要学习与效仿的。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一面永恒而不朽的精神旗帜,也是一座永恒不朽的精神丰碑。

 周恩来像一本厚厚的书,读懂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繁杂的人生;周恩来像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着我们新一代青年前行的方向!

 泰语1801班 张哲伟

 淮水育人 精神永存

 细雨连绵,驸马巷的行人依旧络绎不绝,两边店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青石板小路往更深处伸展,转角处,伟人的故居就在眼前。虽是阴雨天,淮安周恩来故居仍旧有许多游人,不禁让人感到欣慰,故居没有淡季,正说明人民群众没有忘记总理,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为青砖,灰瓦,木结构,将淮安建筑风格彰显得淋漓尽致。入院便是总理曾经读书的房间,屋内陈设简朴,墙上挂了许多字画,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不免让人联想到少年恩来在此读书习字的场景,一颗为中华之崛起而戎马一生的种子已然萌发。院内还保留着周恩来从小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地的菜园。后院里,种有童年恩来喜爱的两株腊梅,一棵雪松,一丛翠竹,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日本友人冈崎嘉平太种植的樱花树。

189835日,周恩来出生在这驸马巷的周家大院里,乳名叫大鸾。周恩来在这里生活了12个春秋,在这期间,他先后失去了生母与养母,但这并没让命运坎坷的他放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而是使他更坚毅,使这里成为“大鸾腾飞”的地方,成为献身革命的起点。

 总理最后虽然未还乡,但是家乡人民敬重他,也理解他,以天下为己任“大有大无”的他,永远活在淮安人民心里。淮安的每一块砖瓦,每一条街道,每一道淮扬菜,每一个淮安孩子都深知总理的精神与使命,建设好总理的家乡是淮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身处周家大院中,隔着悠悠岁月长河,再次受到了总理的感召。伟大的精神需要后代的传承,我辈青年当自强,在不远的将来与总理重逢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日语2003班苏殷忆婷

 镇淮楼畔浮云白,驸马巷前夕阳斜

 记得第一次去淮安的周恩来故居 ,我还是夏日小学生的模样。跟着班级春游,来到周恩来纪念馆,望着总理高大的铜像,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大门外硕大的白色影壁上,镌刻着童年周恩来的画像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字。这是我对总理最初的印象,高大威严又神圣。初高中逐渐从书中,从课堂上了解到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精神,周恩来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而高大,他是一座丰碑矗立在我心中也矗立在全国人民心中,从未有一刻忘记。


202152日,我再一次来到故居,他实事求是,为国为民,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这个时代的伟大榜样,怕是再无后人可以超越的了。曾有幸参与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老人家的家风宣传演讲,对于与周总理一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年逾八旬的周秉德仍烙印在记忆深处,如数家珍般细细道来。在周秉德的记忆中,家属绝不可“特殊化”,绝不可“走捷径”,是周总理一贯坚持的家风。此刻的周恩来又似乎就是一位严厉又温柔的长辈,谆谆教诲,铭记于心。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我将来的就业选择上,我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只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我的工作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

 朝鲜语1801班 赵志信

 一座城市集体的记忆

2013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深情嘱托:“淮安人杰地灵,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周总理辞世40多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弘扬周恩来精神这一主题始终没有换,践行周恩来精神这一传统始终没有变,传承周恩来精神这一责任始终没有忘。”周恩来纪念馆自199216日落成开放后,每年不同的季节都有淮安的中小学生集体前来瞻仰。参观总理故居或是纪念馆成为淮安学子们的集体记忆。有朋自远方来,带朋友去这些地方参观也是淮安人的第一选择。

 如今的淮安正努力建设成为江苏绿色发展先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作为一名淮安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与荣幸,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将秉承周总理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阿语1802班 樊思如

 “淮安名人知多少,我们一起来细数。开国总理周恩来,初汉三杰有韩信。西游才子吴承恩,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我是淮安小主人,踏着名人之足迹,学好本领建家乡。”吟唱着这首《淮安名人知多少》的儿歌,一起感怀伟大的周恩来总理。

 追寻总理足迹,致敬百年辉煌。我们的步伐没有停止,从绍兴出发,来到淮安,我们将继续向下一站前进,让每一位学子不断沉浸在红色之旅中,了解周总理伟人足迹,传承周恩来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