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语动态丨“东方语韵映风华,文化传承筑梦途”——东语实践华章(三)

发布时间:2025-04-02

图片
图片

每个寒冬都是时光的砚台,“东”青果们以脚步为墨,在这个寒假写下关于春天的十四行诗,他们走进乡村、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过程中,“东”青果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行动如同一场场细雨,润泽着文化的田野,让热爱在每一个角落回响,用青春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华章,为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

日语2407班 陈珺  

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为了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南湖区电子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携手嘉科“电小二”文化管家在新嘉街道文化站开展“廉韵闹元宵,花灯映初心”手工制作活动。此次活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与廉政教育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活动现场,各民族居民、居民议事员和文艺骨干等欢聚一堂,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丰富的花灯制作材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家不仅交流着各自的家风和家训,还展示了高超的手工技艺,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廉韵花灯闹元宵,民族团结一家亲。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不但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同时接受了廉洁文化的教育和垃圾分类美化家园的宣传。

图片
图片


日语2301班 向秉翰  

寒假期间,我带着满怀期待回访母校,参与开学典礼的现场布置和摄影工作,收获了一段难忘经历。筹备开学典礼时,我与负责老师们一同策划流程、布置场地。从悬挂横幅到摆放座椅,每个细节都饱含对新学期的憧憬。在摄影时,我手持相机,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老师们亲切的鼓励;获奖学生们的喜悦;朗诵、合唱的激情和活力都被我定格在镜头之中。

这次经历,让我对母校有了更深的情感。看到熟悉的校园又迎来新的活力,我满心自豪。在协助活动与摄影过程中,我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锻炼。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母校的深情记录;每一次与师生交流,都拉近了我与母校的距离。

图片
图片


日语2303班 杨思佳  

本次参与的“嵊寻古味,青潮溯根”活动,在嵊州的东前街举行,通过打卡的方式,我们参与了溯根之旅。本次活动中,我充分感受了嵊州文化的魅力,越剧、竹编、茶艺等等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新的色彩。希望我们的嵊州文化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喜爱。

图片
图片


朝鲜语2404班 谢晓飒  

作为新春灯会志愿者,我在流光溢彩的灯笼长街中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我的主要工作是引导游客有序观展、协助游客进行通关文牒打卡盖章秩序,并参与一系列互动环节。当看到老人因我的搀扶顺利通过人潮,小朋友打卡成功时绽放的笑脸,真切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温暖。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在为游客讲解新春灯会活动时,既锻炼了沟通能力,也增强了对传统民俗的自豪感。虽然遇到设备故障、人流拥挤等突发状况,但团队伙伴们默契配合,用耐心与笑容化解难题,这份同舟共济的情谊比绚丽的灯海更动人。

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这份志愿热忱,用实际行动守护人间烟火里的文化温度。

图片
图片


朝鲜语2403班 邵筱婷 

参与红色印记非遗手工课堂志愿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交融之美。在指导社区居民编制中国结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这项非遗技艺的编织技法,更通过红船故事宣讲,将百年前革命先驱开天辟地的精神化作指尖的经纬交错。作为新时代志愿者,这次实践赋予学雷锋精神更丰富的内涵。党建引领下的活动设计,让非遗传承成为群众自我服务的生动载体。这份经历,已然在我心中种下了勇毅前行的精神火种。

图片
图片


朝鲜语2403班 范滨烨  

“慈溪小邑,濒海枕山。”这个寒假,我深入家乡宁波慈溪,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探寻家乡文化,用图文记录其独特魅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慈溪文化,我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记录。我率先来到陈之佛艺术馆,这里承载着深厚的艺术底蕴。陈之佛先生是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艺术馆内珍藏着他大量的艺术作品,涵盖图案设计、工笔花鸟等多个领域。在方家河头村,我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民俗。河头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在这里,我观看了传统的年糕制作过程,从蒸米、打糕到塑形,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记录中,我详细介绍了陈之佛艺术馆的馆藏精品、艺术价值,以及方家河头村的乡土民俗,配上精美的照片,生动地展现了慈溪的文化魅力。短视频则更加直观地展示了明清时期建筑外形的过程和艺术馆内的艺术珍品。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文化,也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慈溪,爱上慈溪,为提升家乡的文化影响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图片


波斯语2401班 郭世馨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不仅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此次实践活动让我在与村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刻且直观的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认同。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片